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5年暑期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院教师牵头申报的3个项目获评校级重点立项,10支团队项目获批立项,涵盖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创新等多个领域。师生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书写了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生动篇章。
校级重点项目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包括“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 ——基于江苏盐城大丰港产业园调研”“数智赋能红色文化传承: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融合创新研究”以及“打造红色审计思政教育新场域——基于审计类主题博物馆的调研”。这些项目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学院特色,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探索,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同时,十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也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青年视角下金陵非遗的展陈创新与传播实践——基于南京博物院非遗馆的调研与活化探索”到“‘皖风童心,为梦筑学’乡村支教项目”,从“与第一书记同行——对驻村书记推动南通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地调研”到“铁血动脉——新四军在江苏根据地的经济治理实践研究(1941-1945)”等,这些项目涉及传承中华文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基层发展、红色基因育人等多个专项实践领域。师生们深入基层、走进历史,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师生们纷纷表示,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展览场馆、实践基地中汲取到力量,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实现长见识、增才干、提素养。